资讯中心

聚焦企业实时动态,发布最新权威资讯

相关推荐

从专病中心发展历程,解读急救绿道院内的组织建设

时间:2022-05-16

伴随老龄化、城镇化等社会经济转型过程,居民基本健康需求增长迅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我国医疗供给侧结构性问题仍旧突出,医疗机构布局不均衡,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能力还有差距。

因此,我国需要高水平医院发挥国家医学中心的引领作用,实现国内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同步。推进“单病种、多学科”诊疗模式、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调整优质医疗资源布局,在区域内解决患者看病就医问题,目的为降低急危重症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管理模式。

1523488962373713921.png

院内急救单组织建设背景

2015年3月,国家卫健委发文对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提出强有力要求。通知指出,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网络医院要加强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放射学专业等临床专科建设,提升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救治能力。网络医院要建立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绿色通道,按照心脑血管疾病诊疗指南规范开展早期再灌注治疗,须进行心血管、脑血管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在规定时间内尽快转运至具备相应诊疗资质的医院。网络医院要逐步完善并形成胸痛中心、卒中中心诊疗模式,缩短再灌注治疗时间,进一步提高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水平。


为实现如上要求,对急救流程实行进一步优化。首先需将各个区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原则上以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为核心,根据医疗资源的分布情况即医院的救治能力和从发病现场到达医院的时间,为区域内发生的急危重症患者制定急救预案,包括优先送达的医院和次选送达的医院,最终实现“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急危重症患者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最佳治疗”的目标。

图片

专病中心建设时代

01指导原则发布

为推动建立多学科联合的急危重症诊疗管理模式,提高诊疗规范化水平。2016年起国家卫健委以危重症为特点,在创新急诊急救服务项目基础上陆续印发中心建设与管理相关指导文件供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工作时参考使用,并提出要求。

1523489335729684482.png

以卒中中心为例

01

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重视卒中救治管理工作,按照当地人口、医疗需求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医疗资源布局情况,优化卒中诊疗资源配置,鼓励相关医院开展卒中中心建设,满足当地卒中诊疗需求。

02

各地要采取措施推动卒中疾病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要加强医院卒中中心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医疗机构、护理院等之间的联系,建立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体系,实现分级诊疗、分阶段康复;保障卒中患者及时救治、及时康复。

03

各地要加大对医院卒中中心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力度;指导完善医院卒中中心管理的制度规范和工作流程,落实相关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加强对卒中诊疗工作的质量控制和评估,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

04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要指导专家组对各地医院卒中中心的建设、评估和管理进行技术支持和指导。

图片


02 中心建设与管理

脑防委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国卫办医函〔2016〕1235 号)文件要求并结合各地反馈及工作实际,制定了《卒中中心申报认证管理办法》,将卒中中心分为两级四层。两级指高级卒中中心和卒中防治中心两级,其中高级分为示范高级卒中中心和高级卒中中心(含建设)两层,卒中防治中心分为示范卒中防治中心和卒中防治中心两层。

卒中中心涉及流程改进和多学科技术团队合作,如缺乏持续有效的制度建设或主要的管理组织者调整岗位,卒中中心工作就会出现波动或滑坡。

1523490272745586689.png

为持续推动卒中中心建设,提升工作效能,实现卒中诊疗规范化、同质化、可持续,国家脑防委对卒中中心开展动态管理。建立动态管理模式的主要目标,一是规范卒中中心建设;二是借助信息化手段完善长效工作机制;三是探索卒中中心建设的持续改进方法,通过组织专家团队飞行检查、现场指导帮扶等方法,对各单位实行动态数据质量控制,组织专家分析异常数据,提高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卒中诊疗同质化程度;四是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精细化管理。

2017年开始,国家卫健委印发了《“十三五”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国卫医发〔2017〕3号),启动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规划设置工作。

《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工作目标,到2020年,依托现有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合理规划与设置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含综合和专科),充分发挥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引领和辐射作用。通过合理规划、能力建设和结构优化等举措,进一步完善区域间优质医疗资源配置,整合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促进医疗服务同质化,逐步实现区域分开,推动公立医院科学发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以“专病中心”为特色的院内急救单组织建设是一种创新理念,一种医疗体系的进步。优化梳理医疗流程后,整合各种技术力量,使急危重症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按照医学常规和指南进入诊治程序,得到最及时和规范的诊断治疗。相信通过进一步促进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急诊急救领域五大中心建设,同质化、优化与数据化,将实现医疗服务全面提升,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使绿道更"绿"。


微信二维码

在线咨询

获取完整解决方案